進入大吳哥城後,遠遠就看到像是一座座奇岩怪石的廟宇,很是雄偉,原來這就是以微笑佛陀所著稱的巴戎廟(Bayon)啊,而且看來修繕工事仍在進行中。

這座巴戎廟目前是由日本研究團隊負責維護的。
 
不用說這間巴戎廟當然就是由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所建的囉,根據周達觀在"真臘風土記"的記載,他稱其為"金塔",可見當時的建築物可能是貼滿金箔的,想必氣勢一定非常恢弘。如今洗盡鉛華後,只見其灰濛的本質,因為主要建材是灰色砂岩的關係。但是眾多的微笑佛面塔與繁複的雕飾,還是讓人不容小覷。
 
與其他廟宇相較,巴戎廟也有門樓,建築主體同樣也是由外而內的層層結構,最外圍是城牆,最裡層(第一層)則是中央塔廟。這裡保存了不少的大型浮雕壁畫,其中最精華的部份集中在第三層外側的東廊與南廊。
 
舞姿非常妖嬈的仙女。

壁畫浮雕多半在述說神話、皇室、戰爭與百姓生活,其中繪有一般尋常百姓生活的部份,更是難能可貴的,因為與其他廟宇的浮雕相較,人民生活可是鮮少入鏡的。加上與周達觀的"真臘風土記"對照,這裡的壁畫提供了不少研究當時人民生活的珍貴史料。




壁畫很大,所以畫面常常要分成三段來看,上段是一群坐在船上的士兵,這是描繪與占婆人在洞里薩湖打仗的水戰。中段
則是兩軍交戰,船隻互相衝撞甚至還有士兵企圖登上對方的船的畫面。


有個不小心落水的士兵,卻慘遭鱷魚咬噬,很寫實的畫面吧~


下段則是在描繪一般的日常生活,例如有人去森林打獵,卻有隻餓虎從背後想撲上去。仔細看壁畫中的樹,應該就是棕糖樹吧!


水底的魚、烏龜與鱷魚。



壁畫其他下段的部份也都是在描繪日常生活。


這個場景蠻妙的,如果沒有小施的說明,我大概也看不出來。圖中半躺的人其實是正在陣痛的孕婦,其他人則是協助的助產士囉。


這看起來也很像婦女在生小孩對吧,不過不是,而是有個婦女半臥在簍子旁睡覺,卻有個小偷趁機伸入簍子中竊取財物。




當時很流行鬥雞這種娛樂。


可以看的出來有個人正下跪著,拉著別人的手在請求原諒,不是啦,其實他是在求婚耶,看來古人當年就已經知道如何搞浪漫了。而且更特別的是這個男主角可是中國人耶,女方則是當地女子。


不只有鬥雞還有鬥豬喔,但是他們的豬看起來也蠻像狗的哩!


拿起矛,我刺我刺我刺刺刺...刺到殺死你為止,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啊~


正在烤豬及準備食物,原來是吳哥這方,為慶祝擊退占婆,大獲全勝而舉辦的慶功宴。


我所介紹的壁畫故事只是麟毛一角而已,不過欣賞完精采的壁畫後,來細細品味這裡的建築之美吧~


這也意謂著要先辛苦一下,勇敢往上爬了...我承認我年紀有點大了,所以走右邊的鐵梯。




嘿咻嘿咻爬啊爬,終於爬上頂層的平台了...


還沒爬上最頂層的平台時,狹隘的階梯與蜿蜒的空間,總覺得不是那麼舒服,不過上來後還真是豁然開朗啊....
這些以闍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Ⅶ)面容為樣本的佛面塔,總計有54座,每座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面,也就是應該有216個佛面吧,大多做微笑沉思樣,令人印象深刻,這也就是人稱"高棉的微笑"的由來。被這些佛面塔群包圍住,真的深覺感動,跟參觀其他廟宇的感覺大不相同。


身著柬國傳統服飾的女孩,正等著與觀光客合照。


之前只要是看到女神雕像,我都千篇一律地把她當作是阿普莎拉(Apsara)仙女,其實啊還有位守護女神Deveta也長得很類似喔,讓人實在是混淆難辦。通常守護女神Deveta是手持權杖、除了身著長裙外還穿了腰帶,然後多半出現在門樓邊的;而Apsara仙女則是手持蓮花,身穿沙龍長裙,頭戴鋸齒狀髮圈,常出現在窗戶邊,大概是這樣區分兩者的差別。






但是看看這幾尊女神像,天哪誰是誰啊,都是穿長裙,怎樣才叫有穿腰帶,看起來不都有嗎?蓮花在哪裡?權杖又在哪?不是不見了就是磨損看不清楚,都昏了頭了,隨便啦,統稱仙女就好了!






這些微笑佛面看似相同,其實可以從嘴角上揚的程度還有表情找到些許的差異,其中有座人家說是笑得最燦爛的喔,不過要從兩百多面中找出來還真不容易!


是這座嗎?不是...祂看起來也比較嚴肅喔~
問導遊比較快...


是這個啦,嘴角比較上揚,有點俏皮,確實看起來是更為慈祥的面容。


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帶給我好心情的微笑佛面,不過好心情瞬間卻變為心驚膽跳,因為要下去得通過陡峭的階梯,腿有點軟了...

 

 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