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參觀的是東美蓬寺,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(Rajendravarman II)為了其父母所建的,於西元952年完工。比起先前參觀的那些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寺廟,這裡看起來確實歷史更為悠久,都超過千年了。令我驚訝的是東美蓬寺其實從前可是個島廟喔,島廟?

是這樣的...古早的吳哥是個蓬勃發展的帝國,為了應付民生所需,因而建造人工湖這種水利工程。完工後都會在人工湖中央建造島廟以酬謝神明。而東美蓬寺就是名為"東巴萊"(East Baray)湖的人工湖之中央島廟,當時這裡只能搭船來此地唷,所以四方都設有泊船碼頭。當然現在湖都已經乾涸了,可能雨季時還會積水吧~


入口的階梯處左右各有兩座石獅子坐鎮。


一層一層的結構,典型的寺廟山。第一層是最外圍的圍牆與門樓,第二層除了圍牆外還有8座塔廟,第三層也就是頂層的平台上則有排成梅花狀的5座塔廟。






在第一、二層每個方位的角落,都各有一座以砂岩雕刻而成的石象。





石象看起來保存狀態都還不錯,不過聽說以西北角那隻保存最為完整。


常常看到這種雕刻物,但我還是不清楚它的作用。


爬這座寺廟山還算是輕鬆,階梯不太陡也不是很高、很長。

跟其他廟不太一樣的是這裡的塔廟大多以磚為建材,然後外牆是塗上灰泥後再雕刻。外牆上鑿有許多圓形小洞,聽說是為了固定灰泥所使用的一種技術,看似好像破壞了外牆,沒想到卻變成一種獨特的建築藝術哩!





爬上第二層平台後的視野其實就不錯了,向四周眺望發現其實也是被為數不少的樹林給包圍著呢,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。

第三層也就是頂層的中央塔廟。




依稀可見的神像浮雕。

內部有供奉一尊神像,不知是否就是從前所奉祀的濕婆神呢?


仔細看看塔廟的外牆,雖然因為許多圓形小洞而顯得千瘡百孔,不若其他廟宇來得精美,不過許多塔廟各方位的門楣雕刻卻保留較為完整,且每個方位的門楣雕刻巧妙各有不同,值得細細品味。

離開東美蓬寺時,剛好遇到幾個在牧牛的牧童,這番景象在台灣已經很難得看到了,我想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:小孩瘦巴巴,牛也瘦巴巴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澄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